很多人搭飛機都喜歡選靠窗座位,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飛機窗與一般窗戶形狀不同,不像一般交通工具是「方形窗」,而是採用「橢圓形」的
那為什麼每架飛機窗都是「橢圓形」的呢?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飛機剛問世時,窗戶跟我們普通的窗戶是一樣的,是正方型或是長方形。然而當飛機變得愈來愈先進時,這些方型的飛機窗就消失了。
飛機上的窗戶又稱為「舷窗」,具有高抗壓強度不易破碎,至於為何設計成「橢圓形」,除了美觀,也是避免大氣壓力造成裂縫,嚴重影響飛安。
1954年,一架從羅馬起飛的班機,在出發20分鐘後 不幸在空中解體墜入地中海,機上35位乘客全都遇難。
這並不是當時的第一例飛機事故,後來從飛機殘骸中發現這些事故的共同點居然就是「飛機窗戶」!
當飛機升空時,一般會上到萬米高空,這時候 機艙內外的壓力差異也愈來愈大,機身會微微擴張,如果飛機窗戶設計為方形,那麼壓力會無法平均分散,而集中在窗戶的4個尖角,就會造成金屬疲勞,使得邊框變形玻璃碎裂,飛機安全就會出現危機!
在工程師經過不段的試驗後,發現只有橢圓形窗戶,才能均勻的分散飛機在高空上的壓力,因此橢圓形窗戶就成了唯一選擇。後來,機艙門也都運用相同的原理,甚至連輪船和太空船也都裝上了橢圓形窗戶。
另外我們看到機窗下方都有一個「神祕小孔」,這個是「排氣孔」,是在中層玻璃上,這個設計是為了調節內外壓力,能夠讓三層玻璃與客艙的氣壓達到平衡,同時它也有防止窗戶結霜或起霧的作用。
那為什麼飛機起飛和降落需要打開遮光板呢?很多人一上飛機就把遮光板拉下來,準備一覺睡到下飛機。但沒過幾分鐘,空姐就會提醒你,在飛機起落時需要把遮光 板提起來。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打開遮陽板完全是為了,應對意外情形的發生而採取的提前預防措施。飛機的意外發生,一般都是集中在起飛和降落這幾分鐘里。有數據顯示,世界上所有的空難或者飛機事故中,60%以上都發生在飛機起飛階段,尤其是最開始的7分鐘。這時,如果遮陽板被打開話,作用就很大了。
飛機一旦出現事故,必然伴隨著強烈的撞擊,或者大幅度的轉彎甚至側翻。如果遮陽板是打開的,乘客就可以預判到飛機下一步的運動軌跡,提前採取保護措施
當飛機出現故障的時候,它自身的照明系統必然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打開遮陽板,這時艙內可以說是一片漆黑。在那樣的情形下,必然引發恐慌,即使飛機最後是虛驚一場,乘客自己都可能人為的製造死傷。打開遮陽板,可以提供照明,幫助乘客判斷艙內的形勢,避免慌亂。
一旦事故發生,遮陽板打開的情況下,可以為救援提供方向,第一時間採取最有效的救援方式。如果遮陽板是關閉的,看不清艙內的情況,會嚴重的耽擱救援的黃金時間。甚至,艙內起火可能引發爆炸這樣的危險情形。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大家可以把這個視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