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滅絕活化石拷貝.png

5次生物大滅絕 依然可以存過的 活化石 鱟 腔棘魚 貓咪木乃伊 聖甲蟲木乃伊 

JoJo TV 瞄芝士:YouTube  spotify  podcast blogger IG 

收聽聲音版本podcast

看影片請點這裡

 

之前做過的一期「三星堆真的有五千年嗎?」的影片中提到在埃及塞加拉 (Saqqara) 烏塞爾卡夫金字塔 的邊緣,發現七個逾 6,000 年歷史的墓穴,當中有多隻罕見的貓以及聖甲蟲木乃伊;而聖甲蟲木乃伊更是在這個地區被首次發現。

 

貓咪墓穴?是埃及人真的很寵愛貓咪,還是貓有什麼特殊力量?這些貓咪墓穴內的貓咪都被製成了木乃伊,在當時的埃及製作木乃伊是一件昂貴的事,可是為何會把貓咪與聖甲蟲做成木乃伊呢?

 

聖甲蟲是一種古埃及象徵符號,最流行的用途是作為護身符,亦有讓死者重生之意,因此刻畫在棺木上有保護木乃伊的作用。有時在政府印章上也會出現聖甲蟲以象徵皇室。

而隨出土數十隻貓木乃伊中,亦有 100 個木製以及鍍金貓雕像,和一隻貓首人身女神巴斯特 (Bastet) 的青銅雕像。貓在古埃及有一個特殊文化象徵,至少在第五王朝期間,因為保護法老殺死毒蛇而被古埃及人所讚頌,並製成木乃伊作為宗教祭品。

我們就是這樣從各種考古中得知,地球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也知道世界上曾經出現過什麼生物,例如恐龍、劍齒虎等。

可是還有一些從距今幾億年前存活下來的物種,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依然可以活著,這些物種被稱之活化石。

那麼是哪五次生物大滅絕呢?為何會導致生物大量死亡呢?

生物大滅絕

過去5億年來,地球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化石紀錄顯示,每次滅絕出現在地質年代交界時期。

 

已知的第一次滅絕是奧陶紀,約4億4500萬年前,物種損失了60%至70%,原因是短暫卻劇烈的冰川期,當時大多數的生物都在海洋裡,全球迅速形成的冰川,凍結世界上大部分的水,導致海平面急遽下降,海綿動物和藻類等海洋生物,都無一倖免。

 

題外話,這裡糾正一個誤區,就像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然後海平面會上升淹沒大片陸地的假說。結果去年至今的確出現了大面積冰川融化,可是海平面不但沒有升高反爾下降了。

 

其實我一直質疑海平面會升高的說法,因為我們都知道水變成冰後體積會變大,就像一杯飲品加了冰後水位會上升,可是當冰融化是水並不會上漲對吧,你的那杯飲品不會因為冰融化而滿出來,相反當冰變成水後,體積也就隨之變小,所以我認為冰川融化是不會導致水位上漲的。

 

接下來是泥盆紀,約3億7500萬至3億6000萬年前,物種損失高達75%,原因可能是海洋中的氧氣消耗殆盡,海洋生物又一次受創,海平面的波動、氣候變遷和小行星撞擊都是可能的原因。另有理論主張,陸生植物生命大量繁殖釋放化合物,導致淺水水域的氧氣耗盡。

 

然後就是約2億5200萬年前的二疊紀,物種損失95%,有可能是小行星撞擊或火山噴發,這次也是滅絕之母被稱為「大滅絕」,同樣摧毀了海洋和陸地生命,也是唯一使得昆蟲幾乎消失殆盡的滅絕。

 

如果不是二疊紀的大滅絕的話,不知道我們現在見到的昆蟲會不會更多呢?天呀蟑螂已經夠讓人受不了的了,就像我看「火星異種」時的感受,為何人類會怕昆蟲?當然可能是我比較膽小,但是我相信我們彼此應該不是來自同一個星球。

 

再來就是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損失了70%至80%,這次科學家並沒有找到有共識的答案,神秘的三疊紀滅絕,消滅了許多大型陸地動物,其中包括大多數的祖龍類,恐龍就是從祖龍類演化而來,現存鳥類、鱷與祖龍類有親緣關係,而大多數大型兩棲動物也消失了。

 

另有理論指出,盤古大陸(Pangea)解體期間的大範圍岩漿噴發,可能釋放巨量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暖化失控。其他科學家則質疑小行星撞擊是主因,但還沒有找到相關的隕石坑。

 

最後一次是約6600萬年前白堊紀物種損失75%

猜測又是因為小行星撞擊的原因,太空隕石是造成白堊紀滅絕的頭號可能原因,全球非鳥類恐龍從暴龍至三角龍屬全數滅盡,墨西哥尤加丹半島(Yucatan Peninsula)附近的大型隕石坑,支持了小行星撞地球的假設。

 

又是小行星撞地球,我想這可能是萬能解釋了吧,看來大約1億年至五千多萬年的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大滅絕,我們距離最後一次白堊紀大滅絕已經有六千多萬年了,所以下一次大滅絕可能隨時發生,說不定現在的全球急劇變暖並不是人類直接造成,而是自然規律,當然也可以反過來想,是不是這五次的大滅絕都與人類有關?人類文明已經不只一次高度發展?

 

按照我們現在生活文獻大量數字化,而且有著火化遺體的傳統,將來再過數千年後可能無人找到我們存在過的證據。是不是每次造成大滅絕的人類都在犯同一個錯誤呢?

 

這裡順帶一提的是恐龍其實並不像電影中的樣子,那些大型蜥蜴,牠們其實很多都有著毛髮,尤其是獵食性恐龍,以後有空我會轉門做一期影片講講那些人類對恐龍的誤區。

 

不過白堊紀多數哺乳動物、烏龜、鱷與青蛙存活,還有鳥類與多數海洋生物。因恐龍消失殆盡,哺乳動物大量繁衍,最終產生了可能造成第六次大規模滅絕的人類。

 

人類是否會引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得而知,可人類的出現的確改變了地球,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給地球帶來的衝擊,人一步一步試圖控制一切,擺脫大自然的束縛,要成為地球真正的主人。

 

不過最讓人不可思義的是經歷了這五次大滅絕,依然可以存活至今的「活化石」。

 

 

經歷五次大滅絕

 

「活化石」中最典型就是鱟了吧,它屬於節肢動物,常見於大西洋海灘。它們的祖先最早在古生代淺水區生活。鱟在過去4.45億年變化很小,幾乎與4億年前沒什麼區別,牠們的幼蟲其實就是三葉蟲,起碼外觀與三葉蟲非常接近。

 

鱟是極少有可以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依然存活的物種,他們從奧陶紀開始就存在,當時恐龍尚未出現,大部分都是海洋生物,隨着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都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祇有鱟從4 億多年前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可以說是最古老的活化石。可惜牠現在已經是瀕危物種了,並不是他適應不了變化,牠們經歷了地球五次極端變化都可以存活,證明大自然已經無法消滅這個物種,不過可惜牠們遇上了人類。

 

鱟的特別之處就是這種動物竟然沒有免疫系統,經歷過這次疫情相信大家都多少了解了免疫系統的重要性,可偏偏鱟就沒有免疫系統,那牠們是怎麼在滿是病毒細菌的世界中存活下來的?

 

秘密就在血液之中,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血都是紅色的,那是因為含紅色鐵離子的血紅蛋白。而鱟竟然是藍的,因為牠血液中含有銅離子的血藍蛋白,這種血液可以鎖住病毒這樣就不會被病毒侵襲,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可以準確、快速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因細菌感染而致病;在製藥和食品工業中,可用它對毒素污染進行監測,就連新冠病毒的疫苗也需要用到「鱟試劑」。鱟血還可以製藥,甚至治療愛滋病毒。

 

如果要說地球上有外星生物,我想那一定是鱟了吧。而奇特的是鱟是一夫一妻制的,鱟的外型酷似冑甲,經常一公一母成對出現,又被稱為「夫妻魚」,體型較小的雄鱟會趴在雌鱟身上,以腹足夾緊,雌的很難跑掉,因此被說是至死不渝,不會有劈腿的情況發生。

 

因連續數年捕殺成鱟,導致鱟的數量大減。即使後來對鱟祇抽取一隻鱟30趴的血,但依然出現明顯貧血等現象,並影響鱟的繁殖能力。加上鱟每年冬季會游回深海冬眠,因此鱟人工養殖難度還很大。鱟因環境影響,數量不斷減少,雖然為鱟設立了保護區。但是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亂捕濫殺鱟,另有部分甲殼素廠家大肆低價收購小鱟用來製造甲殼素也是造成鱟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鱟數量的減少,鱟血也就越來越貴,1公升15000美元,使得更多人會去抓捕鱟。最後很可能鱟這種這麼頑強的生物,會滅絕在人類手上。

 

接下來是在泥盆紀存活至今的腔棘魚,相信大家都聽過曾經被認為在6000萬年前已經滅絕,然而於1938年12月,在南非東海岸一艘拖網漁船捕撈到一隻非常不尋常的魚。鋼藍色,約1.50米長,52公斤重。這是人類首次發現活的腔棘魚。有人認為,腔棘魚在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與恐龍和許多其他生物一起滅絕。

 

腔棘魚和其他魚類不太一樣,腔棘魚具有像四肢一樣的鰭,並可以游出怪異泳姿。因此,古生物學家懷疑腔棘魚是陸生四足類的祖先。另外,腔棘魚也是現存生物中,曾與恐龍分別橫行水中與陸上的生物,可能幫助人們推測恐龍時代一些生態環境。

 

腔棘魚渾身佈滿堅硬的鱗甲,遠古生物都像中世紀的騎士一般,有著厚重的鎧甲,所以幾乎在海中沒有天敵。它在4億年前已經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沒有變化。令人驚訝的是,雌性在孕育後代中投入大量的精力。雌性懷孕三年左右,在動物王國中相當罕見。然後完全成型的魚苗以約500克體重來到世界,也就是說懷孕末期雌性非常重,一條懷孕雌魚甚至近100公斤。

 

還有一點令人驚訝的是,和鱟一樣,基因對比後發現,雌魚只與一條雄魚交配。這意味著,一次繁殖中,所有魚仔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父親。對於其牠魚類,如孔雀魚、劍尾魚,都與多個雄性交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後代的遺傳多樣性。

 

而現在尚存的活化石越來越少,希望這些「倖存者」不會最終在人類手上滅絕。

 

 

 

arrow
arrow

    JoJoTV 瞄芝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